加密货币 CMC

  《寒旱农业科学》肇始于1963年创刊的《农业科学简报》,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其间,于1970年更名为《甘肃农业科技简讯》,1973年更名为《甘肃农业科技》,2014年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更多+
    显示方式:
    2024(8):687-695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1
    [摘要] (69) [HTML] (0) [PDF 1.38 M] (126)
    摘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进入农村振兴新阶段的标志,农村振兴新阶段反贫困的战略重点是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相对于绝对贫困而言,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更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更需要措施的针对性、精准性和系统性,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的政策制度体系。根据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和甘肃省情实际,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主要目标,采用系统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建立涵盖收入增长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人才培育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基础建设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环境保护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乡村治理体系等九大政策体系的《甘肃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1+N”长效机制》制度框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24(8):696-700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2
    摘要:
    为进一步推动甘肃特色优势农业对外开放,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甘肃特色农业在技术、产品、经营模式、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优势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中亚五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发展的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农业技术出口和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方面总结了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业走出去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大力推动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去;大力推动甘肃特色优势农业技术走出去;大力推进甘肃特色优势农业的经营模式走出去;大力推进甘肃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走出去实施"土地进口"战略等推进甘肃特色优势农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2024(8):701-704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3
    摘要:
    为全面了解银春11号的生产特性,依据2016 — 2017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和2018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对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春11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2016、2017年的区域试验中,分别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3.25%、9.90%;银春11号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2016、2017年高稳系数分别为102.82、100.06,均高于对照品种西旱2号的90.90;银春11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16、2017年适应度分别为80%、60%,在各试验点中增产点率为90%。综上,银春11号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适应性较强,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春麦区栽培。
    2024(8):705-710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4
    摘要:
    通过筛选栽培高产优质燕麦品种,为山丹地区燕麦草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引进的6个燕麦品种为材料,对物候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燕麦品种在山丹县均能正长生育,生育期牧乐思、陇燕3号最长,均为111 d;青海444最短,为100 d。株高牧乐思最高,为114.2 cm,与爱沃126、陇燕3号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其他燕株高麦品种(P < 0.05)。爱沃126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3 163.0、5 124.2 kg/hm2。6个燕麦品种中爱沃126的株高、茎粗,叶片长宽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且分蘖数也较优,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爱沃126的综合评分最高,在山丹半干旱区生产适应性最好,最适合在山丹县半干旱区种植推广,其次是牧乐思和陇燕3号。
    2024(8):711-723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5
    [摘要] (56) [HTML] (0) [PDF 3.48 M] (122)
    摘要:
    通过分析发酵对苹果品质影响的内在机制,为苹果功能成分及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助力苹果产业纵深发展。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高温高湿条件下苹果加工过程产生的各类差异代谢化合物,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聚类热图、偏最小二乘判别方法、KEGG 通路富集等对代谢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了不同发酵过程中苹果代谢组成的显著阶段性变化,代谢物质鉴定表明,存在334种代谢物,其中脂质和类脂分子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4.61%。利用聚类树图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揭示了在发酵末期苹果样本的代谢物水平明显高于未发酵样本,有效地区分了不同发酵阶段的苹果样本。通过KEGG路径分析进一步指出,苹果的苯丙素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在发酵期间非常活跃,并且在高温条件下激活了玉米素生物合成和鞘脂代谢的特定途径,这对苹果的高温适应性和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024(8):724-733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6
    摘要:
    为了筛选和优化香菇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基质配方,采用D-optimal设计方法,以麦粒和木屑不同配比为原料优化香菇原种培养基质,以木屑、玉米芯、麸皮不同配比为原料优化香菇栽培种培养基质,以香菇品种L808作为供试菌种,分别以其菌丝萌发期、菌丝长速、满袋期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各评价指标的测量,建立了各配比基质与香菇培养基质配方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科学的优化出香菇原种及栽培种栽培基质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香菇原种栽培基质最优配方为50%麦粒+50%木屑;香菇栽培种栽培基质最优配方为37.69%玉米芯+23.33%麸皮+38.98%木屑。在以上2个配方的栽培基质接种后,香菇菌丝的生长旺盛,萌发期短、满袋期短,且理化性质较优,说明优化得到的栽培基质配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该设计方法也在优化培养料配比上是科学并且可行的。
    2024(8):734-739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7
    [摘要] (51) [HTML] (0) [PDF 1.20 M] (100)
    摘要:
    为探究褪黑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在盐碱胁迫下对垂丝海棠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以9~10叶龄垂丝海棠实生苗为材料,设置200 μmol/L褪黑素喷施、200 μmol/L褪黑素+0.2 mg/L 2,4-表油菜素内酯叠加喷施、0.2 mg/L 2,4-表油菜素内酯喷施3个处理,研究其对垂丝海棠盐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和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褪黑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可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垂丝海棠叶片的相对导电率、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从而缓解盐碱胁迫对垂丝海棠生长的抑制。本试验中,缓解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褪黑素、2,4-表油菜素内酯、二者叠加使用。
    2024(8):740-746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8
    [摘要] (47) [HTML] (0) [PDF 1.48 M] (116)
    摘要:
    通过进行不同施氮量对兰州新区切花玫瑰生长发育、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以明确兰州新区切花玫瑰适宜的施氮量。以切花玫瑰洛神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浓度(0、600、900、1 200、1 500 mg/L),研究了对切花玫瑰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洛神玫瑰的株高和花梗长呈现上升的趋势;茎粗、叶幅、节间数、花朵横径、花朵纵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 、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相比不施氮对照,不同氮浓度处理的洛神玫瑰各指标上升和下降幅度均有所差异,表明各施氮处理对洛神玫瑰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且以施氮浓度为 900 mg/L时效果最佳,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 a+b)分别较对照不施氮提高了53.32%、37.98%、45.74%;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14.17 μmol/(m2·s),较不施氮对照提高了73.47%;气孔导度(Gs)为0.068 mol/(m2·s),较不施氮对照提高了51.41%;蒸腾速率(Tr)为183.60 g/(m2·h),较不施氮对照提高了40.49%;叶片的胞间CO2浓度(Ci)达到最低值,为619 μmol/mol,较不施氮对照降低了12.94%;产量最高,为24枝/m2,较不施氮对照增产33.33%。由此可见,施氮浓度为 900 mg/L时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洛神玫瑰产量,改善其品质和性状,还可以促进洛神玫瑰的光合能力,是兰州新区玻璃温室鲜切玫瑰洛神的最佳施氮量。
    2024(8):747-751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9
    摘要:
    为了建立矾根组培快繁体系,以矾根去顶尖幼嫩顶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MS+2.4-D 3.0 mg/L+6-BA 0.3 mg/L,愈伤诱导率达到93.0%,团块较大,结构较松散,有颗粒状态,个别团块呈水浸状;以最优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MS+2.4-D 2.0 mg/L+6-BA 0.2 mg/L进行扩增,愈伤组织发育较好,结构较松散,颗粒状疣突分明,水分较少,呈淡黄绿色。胚状体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IBA 0.2 mg/L,胚状体诱导率达91.8%。对幼根发育不良的植株,在1/2MS+IBA 0.1 mg/L+IAA 0.1 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效果好,生根率100%,平均根数5.5条,根长2~3 cm,苗高4.1 cm。
    2024(8):752-758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0
    [摘要] (40) [HTML] (0) [PDF 1.03 M] (104)
    摘要:
    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以及促进棉花根系发育对棉花健康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意义重大。为探究氮肥减量配施壳寡糖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及调节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以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为研究方法,设置了不施肥、常规施肥(施N 400 kg/hm2、P2O5 140 kg/hm2、K2O 130 kg/hm2)、常规减氮20%施肥、常规减氮20%施肥+聚合度2~6型壳寡糖450 g/hm2、常规减氮20%施肥+聚合度2~20型壳寡糖450 g/hm2等5个处理,研究了氮肥减量配施不同聚合度类型壳寡糖对棉花根系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土壤过氧化氢酶外,2个配施壳寡糖的处理均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其中酶活性降幅最大的为土壤磷酸酶,常规减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6型壳寡糖处理和常规减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20型壳寡糖处理分别比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降低10.6%和5.5%。常规减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6型壳寡糖处理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了38.1%,而常规减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20型壳寡糖处理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了43.4%。并且施加聚合度2~6型、聚合度2~20型2种不同聚合度类型壳寡糖后,棉花根长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分别增加64.2%、40.1%,根表面积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增加74.8%、54.4%,根体积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增加106.2%和73.2%。由此可见,聚合度2~6型壳寡糖对促进棉花根系生长效果要优于聚合度2~20型壳寡糖。
    2024(8):759-763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1
    摘要:
    为了提升临夏地区西和半夏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明确水肥耦合对西和半夏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量为主处理,肥料配比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半夏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水量为500 m3/hm2(苗期和块茎膨大期各灌水250 m3/hm2),施肥水平为施腐熟牛粪15 000 kg/hm2、N 342 kg/hm2、P2O5 275 kg/hm2、K2O 110 kg/hm2时,半夏折合产量最高,为25 114.42 kg/hm2;品质最好,水分含量最低,为43.3 g/kg;总灰分含量较低,为31.6 g/kg;浸出物含量最高,达153.3 g/kg。由此可见,该水肥配比适宜在临夏西和半夏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2024(8):764-768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2
    摘要:
    为了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白凤桃桃园土壤性状及桃树生长的影响,构建桃园土壤良好生态系统,设置了有机肥不同比例(25%、50%、75%、100%)替代化肥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N 450 kg/hm2、P2O5 300 kg/hm2、K2O 450 kg/hm2),研究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白凤桃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有机肥替代50%、75%化肥的处理效果好,与对照单施施肥相比,白凤桃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11.33、8.22 g、果实硬度分别增加0.67、0.61 kg/cm2、优质果率提高11.0、12.2个百分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31、36 g/kg,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4.39、5.34 g/kg,产量分别提高3 642.8、3 612.0 kg/hm2,种植收益分别增加63 879.4、532 11.0元/hm2。可见有机肥替代50%、75%化肥的处理实现了白凤桃的种植收益最大化,在有效养地的前提下建议推广。
    2024(8):769-773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3
    [摘要] (47) [HTML] (0) [PDF 1.02 M] (105)
    摘要:
    为筛选可兼防辣椒疫病、根腐病及枯萎病的高效生物杀菌剂,采用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及医植酵素等4种生物杀菌剂和化学药剂多菌灵分别在高、中、低3种浓度下对辣椒疫病、根腐病与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与哈茨木霉可兼防辣椒疫病、根腐病及枯萎病;在药剂推荐浓度下,荧光假单胞杆菌对辣椒疫病、根腐病、枯萎病抑菌率分别为83.11%、89.81%、78.80%,哈茨木霉分别为88.39%、74.63%、89.68%,这两种药剂可作为推荐用药。
    2024(8):774-777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4
    摘要:
    收集甘肃省道地中药材当归根际土壤,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中木霉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拮抗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对鉴定木霉菌株分类地位,以期筛选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明确其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从甘肃省当归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1株木霉菌株,筛选出1株对靶标菌拮抗效果最好的木霉菌株TD-5,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TD-5对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拮抗作用最好,抑制率为83.31%;对首都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拮抗作用最差,抑制率为24.55%;对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拮抗作用介于二者之间。菌株TD-5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9.44%),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差(抑制率64.99%);其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三线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0.72%),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差(抑制率31.12%)。
    2024(8):779-784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5
    [摘要] (40) [HTML] (0) [PDF 1.13 M] (102)
    摘要:
    为明确甘肃省张掖市甘蓝黑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平板划线法对采集到的甘蓝典型发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具有典型黑腐病的甘蓝叶片上分离纯化获得6个分离株,其中菌株GL3-2为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近似圆形,初呈淡黄色,后渐变为蜜黄色,菌落边缘整齐光滑, 有隆起,且具光泽;菌体多呈短杆状, 大小为(0.5~1.0)μm×(1.0~3.0)μm,无芽孢,单生或链生。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和特异性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致病菌菌株GL3-2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版权信息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